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县区法院: 安定区 | 通渭县 | 陇西县 | 渭源县 | 临洮县 | 漳县 | 岷县
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定西法院又1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来源:多元解纷案例库 作者: 责任编辑:定西中院 发布时间:2025/11/7 18:48:1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今日,陇西县人民法院报送的《周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调解案——人民调解“情法融合”实质化解民间借贷纠纷》,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图片

入库编号

D2025-161-1-103-781

周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调解案

——人民调解“情法融合”实质化解民间借贷纠纷

关键词

民事借款合同纠纷 民间借贷 未如约还款 情法融合 人民调解

基本案情

周某与李某系多年好友,2025年3月,李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周某借款,周某出借 5 万元,并体谅李某难处表示不收利息。李某深受感动,当场写下借条并郑重承诺: “一月内必定全额还清。”借款到期后,李某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未能如约还款。周某联系李某索要无果后,诉至法院。

处理方式方法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多年好友,若简单下判,易激化矛盾、损毁友情,本案更宜通过情法融合柔性调解化解,经征得当事人同意,委托驻院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先行调解,并指派法官指导调解。

一、精准分析,核实争议事实。调解员第一时间电联李某,核实其借款事实及未还款原因。李某承认周某所述事实,

但表示自己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调解员向其开展释法说理工作,释明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人与借款人各自的权利义务。 但李某仍表示自身确实存在困难无力偿还,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二、多元联动,研判解纷路径。面对调解困境,调解员及时与指导法官联系,请求指导。指导法官结合案件材料深入分析后认为,双方对借款事实无争议,李某有还款意愿但缺乏还款能力,故提出与调解员联合开展释法明理工作,由调解员从情理道德角度继续做李某的思想工作,指导法官则从法律专业角度阐明各自享有的权利义务以及不予偿还的法律后果。

三、情法交融,线上深耕促和。了解到李某身在外地后,调解员随即通过线上方式开展持续沟通,采取“背对背”调解方法,对李某作调解工作。一方面,从“情”字切入,唤醒李某内心深处对友情的记忆,告知其不还款行为,将严重破坏双方十几年的友情。另一方面,从“法”“责”角度阐明利害,释明其继续拖延不仅要承担逾期利息,还可能因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其未能如期还款面临失信风险,影响个人征信。调解员先后通过在线方式发送《民法典》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典型案例,阐明法律后果。指导法官则通过电话补充说明,释明其积极履行还款,避免因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影响正常生活。李某态度逐步软化,承认其并非耍赖,而是确实有心无力,并表示被朋友起诉,自己也羞愧难当。调解员趁热打铁,李某认识到自己欠钱不还行为的不当以及对彼此友情的伤害,承诺第二天就筹钱清偿借款。最终,该纠纷不到一周就圆满化解。

处理结果

双方达成和解,李某一次性向周某清偿5万元借款本金,并额外支付 2500 元作为资金占用期间的补偿。

解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509 条、第 675 条

解纷要旨

本案系熟人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此类纠纷若简单下判,易激化矛盾、损毁友情,甚至可能引发衍生问题。本案中,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开展纠纷化解工作,既发挥调解员“知民情、解民意”优势,又依托法官的专业判断,情法双轨并行,形成“1+1>2”的解纷效能。调解过程中,针对李某身处外地的情况,调解员通过在线方式持续沟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突破时空限制,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立足“人和”目标,采取“情法融合”方式开展调解,既唤醒了友情记忆,让其在理解中主动认识自身问题、积极履约,又阐明法律责任,促推债务实质履行,最终高效、实质性化解纠纷,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修复了破裂的友情关系,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推荐部门:

陇西县人民法院

化解单位(调解组织):

陇西县人民法院

陇西县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